4月12日,由四川省教育厅、四川省体育局及共青团四川省委联手打造的“贡嘎杯”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,在泸州市圆满落幕。这场持续4个月的激烈角逐,见证了成都市新津区第三小学足球队的出色表现。这支队伍以8胜3负的战绩,荣获全省小学女子足球组的亚军,为新津区的青少年体育事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新津三小在足球领域的成就并非偶然,而是该区青少年体育发展全面推进的一个缩影。新津区不仅在足球上有所建树,更在体育教育的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。例如,新津区B队在中国足球中乙联赛中的出色表现,以及首位在中国职业联赛中亮相的“09后”球员帅惟浩,就是从新津三小走出的足球新星。
为了全面推动青少年体育的发展,新津区提出并实施了“体教融合”的成长赋能计划。该计划通过多样赛事、多彩课程等方式,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,增强学生核心素养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全区校园因此刮起了体育热潮,特色体育课、多彩课间活动、各类竞技赛事等深受学生喜爱。
新津区以“津城少年·青春阳光”等比赛为平台,大力推动常态化竞赛机制进校园。通过一月一赛、项目轮赛、校际争霸赛等形式,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运动氛围,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校园体育竞赛。同时,借助“教会+勤练+常赛”的机制,做优“1+X”校园体育特色品牌,培养了大量体育特长生。
为了使体育教育更加科学化、系统化,新津区各学校积极开发体育校本课程,完善体育教学模式,确保每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。同时,创新阳光体育模式,设置晨练、课间活动、大课间等运动时段,开发趣味体育活动,打造了校园“微运动乐园”。
此外,新津区还积极引进专业单位和高校,在学校内建立实践和训练基地。这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接触社会、了解社会的机会,更为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、实现自我提升创造了条件。例如,与四川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的合作,不仅为学校增添了赛艇、皮划艇等特色体育课,更为培养高水平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供了平台。
除了专业单位的引进,新津区还积极探索退役运动员进校园的模式。让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社团课、校级运动队教练,让学生们从运动员身上感受体育竞技的魅力。这种模式的实施,进一步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。
未来,新津区将继续深化创新举措,全面推动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。培养学生成长为既有健康体魄,又具健全人格、高尚品德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。新津区的努力与探索,将为更多地区的青少年体育事业树立典范,推动全国青少年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。